您的位置: 首頁 >游戲 >

深入了解手機的無線充電并避免出現問題

2022-08-16 11:06:31 編輯:邢亨玲 來源:
導讀 越來越多的移動電話集成了所謂的無線充電。盡管它不是行業(yè)中的新事物,但是由于它可以追溯到諾基亞Lumia消失的快樂時光,所以它的興起發(fā)生...

越來越多的移動電話集成了所謂的無線充電。盡管它不是行業(yè)中的新事物,但是由于它可以追溯到諾基亞Lumia消失的快樂時光,所以它的興起發(fā)生在最近兩年。可以說,所有高端手機和絕大多數中端手機都集成了該技術,這可以防止我們的手機在靜止充電時被綁在電纜上。

無線充電具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以及其危險和使用技巧。關于用戶舒適度,將移動設備放在表面上而不必尋找充電器連接到USB端口,可以增加舒適度。但是,如果要在充電時使用手機,則必須返回到通常的方法,然后將其與電纜連接。盡管已經有談論通過Wi-Fi為手機充電的可能性,這將使電纜充電持續(xù)很長時間。

使用無線充電的提示

在任何情況下,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都必須考慮正確使用的一系列技巧,否則可能會損壞充電底座或設備本身。這些技巧適用于所有移動設備,因為該標準在所有兼容移動設備上的工作方式均相同。

始終使用原裝充電器

我們在談論傳統(tǒng)充電器時經??吹降倪@項建議也擴展到了無線充電。我們的手機已經過制造商的無線充電基座的開發(fā)和測試。盡管此技術與第三方充電器兼容,但不建議使用它,因為充電性能可能不足。

第三方保護套和保護套可能會對無線充電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外殼包含對無線充電敏感的金屬元素,則除了會比正常情況慢之外,我們還可能會影響其操作。想法始終是在這種類型的負載中移除外殼或外殼。

遠離潮濕

浴室和其他潮濕區(qū)域都不是放置無線充電器的好地方,無論它看起來有多吸引人。水分是無線充電的敵人,可能導致充電底座甚至手機的充電容量發(fā)生不可逆轉的故障。我們必須確保底座和手機始終完全干燥。

必要時清潔底座

污垢和灰塵會影響無線充電。為方便起見,從時間清洗時間,使用微纖維布和一個小軟毛刷輕輕擦拭無線充電基座。為了進行更徹底的清潔,我們可以用消毒酒精濕潤超細纖維布,并用它清潔充電底座,始終確保完全干燥后再使用。

與傳統(tǒng)充電一樣,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與無線充電相關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它是與傳統(tǒng)方法不同的方法,因此盡管問題相同,但其解決方案卻有所不同。

移動設備加載緩慢

盡管無線充電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速度卻不如有線快速充電技術快??紤]到這一點,如果我們發(fā)現加載速度有所下降,則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該設備距離無線充電基座的中心很遠:為了獲得最佳的充電性能,我們必須將移動設備放在充電基座的中心。

使用了售后充電器:為了獲得最佳性能,必須使用標準的無線充電器及其相應的充電適配器。

手機不收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因為即使我們認為一切正確,也不會進行無線充電。同樣,我們必須進行一系列修訂以解決該問題。

如果是有線的:作為安全措施,如果同時使用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將優(yōu)先考慮有線充電,并且將無法使用。

Galaxy S10無線充電

反向無線充電呢?

作為無線充電的補充,所謂的反向無線充電允許具有相同技術的兩個設備相互充電。也就是說,移動設備可以與另一個共享電池或為藍牙耳機等附件充電。正如我們之前看到的,此上傳可能不會成功,因此讓我們看一下使用此并行技術時應遵循的技巧。

電荷共享設備必須符合QI無線充電協議。

反向充電期間,請勿在兩個設備之間放置金屬物體。

如果設備的電池電量不足(大約少于20%),并且我們未連接至充電器,則無線反向充電功能可能會自動斷開。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未檢測到其他設備,則可以自動斷開反向充電。

無線充電不好嗎?

像所有自重的無線技術一樣,無線充電也陷入了爭議。但是,正如我們從手機已經發(fā)出的輻射中看到的那樣,沒有什么可以使我們懷疑無線充電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有害影響。

當無線充電器未連接至手機時,它會發(fā)出無害信號,并不斷搜索接收線圈。移動電話中存在的接收線圈需要與充電基座的線圈接觸,因此信號不會傳播到周圍空間。此外,當我們的終端與充電座接觸時,信號會集中在手機的接收線圈上,并開始充電。與連接到移動網絡的電話相比,完整的無線充電過程發(fā)出的輻射少。因此,靠近無線充電器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威脅,因此我們可以在床頭柜,汽車或辦公室中無憂地進行連接。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